保护生物地理与计算生态创新团队

保护生物地理与计算生态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负责人


陈有华,1985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BR计划”获得者,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成都市蓉漂计划特聘专家,长期围绕“基于统计抽样与气候变化动力学的多样性测度”主题开展研究。在PNAS (4篇)、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团队定位

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安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围绕我所青藏高原重大工程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立足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面向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两栖爬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发智能优化算法与统计决策模型,解析多维度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识别关键类群保护空缺并预测灭绝风险,服务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国际公约履约需求。预期在3~5年内打造一支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跑水平的保护生物地理与计算生态创新团队。


  研究内容及方向

    1) 生物多样性时空演变过程与机制
    通过整合景观遗传学、谱系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等学科方法,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多角度解析青藏高原及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以两栖爬行动物为主,辐射其他动植物类群)历史演化过程,从遗传、物种、谱系和功能多维度阐明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机制,从而揭示关键类群的适应机理和致危机制。
    2) 智能优化算法与统计决策模型研发
    针对目前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采样、生态进化与系统保护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构建多尺度、多维度生物多样性调查统计模型、生物多样性格局评估指标体系与保护空缺识别智能优化算法;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和指标体系的创新,研发两栖爬行动物类群专属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价和预警模型。
    3) 物种灭绝风险预测与保护成效评估
    系统开展多类群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成效评估,识别空间和类群水平保护空缺,构建多目标、多维度的自动化监测体系,针对国际和国内保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和全球高度受胁等重点或旗舰物种生存健康状况和灭绝风险提出保护建议,为国家重大工程布置与实施当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方向1所涉及的生物多样性时空演变过程与机制解析是核心科学问题,当在具体研究中碰到诸多技术难点时,将开展方向2的智能优化算法与统计决策模型研发,其是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方向1提供模型和技术保障。最后,方向3的物种灭绝风险预测与保护成效评估通过整合方向1和2的成果,为综合应用示范提供理论、技术和实践依据。本创新团队三个方向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能很好的串联理论-方法-应用。


  代表项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3至2025,胡军华

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交叉团队重点实验室专项,xbzg-zdsys-202207,全球变化下山地两栖爬行动物的适应机制与多样性保护,2023-01至2025-12,胡军华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32271737,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西南山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协同影响及其保护,2023-01至2026-12,胡军华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32071544,棘蛙亚科物种种内性状和营养生态位的地理变异及其机制,2021-01至2024-12,胡军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31770568,气候变化对横断山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多维度的影响及保护空间优化,2018-01至2021-12,胡军华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自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2170428,琴蛙属物种肩腺信息素系统的化学通讯功能与进化,2022-01至2025-12,60万元,谢锋

7. 保护区特有两栖爬行动物保护措施研究技术服务,2023-07至2026-12, 528万元,谢锋。

8. JW、XR、越岭洞陆生及保护区影响评价专题技术服务, 2022-2至2026-12,1680 万元,在研,谢锋主持部分


  代表论文

1. Hua, F#*., Hu, J#., Liu, Y#*., Giam, X., Lee, T.M., Luo, H., Wu, J., Liang, Q., Zhao, J., Long, X., Pang, H., Wang, B., Liang, W., Zhang, Z., Gao, X. & Zhu, J. (2016) Community-wide changes in intertaxonomic temporal co-occurrence resulting from phenological shifts. Global Change Biology, 22, 1746-1754.

2. Qiao, H., Peterson, A.T., Ji, L. & Hu, J*. (2017) Using data from related species to overcome spatial sampling bias and associated limitations in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8, 1804-1812.

3. You, Z., Hu, J*., Wei, Q., Li, C., Deng, X. & Jiang, Z*. (2018) Pitfall of big databa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5, E9026-E9028.

4. Hu, J*.,Huang, Y., Jiang, J.&Guisan, A. (2019) Genetic diversity in frogs linked to pas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s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88, 953-963.

5. Wang, X., Zhong, M., Zhang, J., Si, X., Yang, S., Jiang, J., & Hu, J*. (2022) Multidimensional amphibian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long a 2600 m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Zoological Research, 43, 40-51.(封面文章)

7. Lin X Q, Hou Y M, Yang W Z, …… Xie F*. A wide hybrid zone mediated by precipitation contributed to confused geographical-structure of Scutiger boulengeri. Zoological Research, 2023, 44(1): 3-19.

8. Shu X X, Hou Y M, Cheng M Y, Shu G C, Lin X Q, …... Xie F*. Rapid genetic divergence and mitonuclear discordance in the Taliang knobby newt (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 Salamandridae, Caudata)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Zoological Research, 2022, 43 (1): 129-146.


  研究团队


胡军华

研究员

国家万人计划青拔人才

谢锋

研究员

廖梓延

副研究员

赵兰

副研究员

天府峨眉计划


汪晓意

博士后

蔺秀琴

博士后


杨胜男

2021级博士生

范月峥

2024级博士生


肖麒

2023级博士生


吴娜

2022级博士生





王远飞

2021级博士生

林一恒

2024级博士生





在读博士研究生

刘志东(2021级)、石小琴(2024级)、Sara said hassan Mahmoud El ghandour(2021级);郑普阳(2020级)、黄思凝(2022级硕博连读)、虞皓琦(2023级硕转博)、林皓贤(2022级)、成宇文(2023级联培)、李媛(2023级)

在读硕士研究生

崔恺悦(2021级);孙佳慧 (2022级联培);陈青枫(2022级联培);付作梅(2023级);李 爽(2023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