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4年度第二批“青年研究员”和“青年副研究员”遴选工作的通知
来源:人事人才处
作者:蔡炎林
时间:2024-12-09
所属各部门:
为加强我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聚焦研究所主攻方向,造就新一代学术青年人才。经研究,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和青年副研究员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决定开展2024年度第二批“青年研究员”和“青年副研究员”遴选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标设置
本次青年研究员计划指标2个(不含人才计划直接认定者),青年副研究员计划指标5个。若符合条件的应聘人数不足指标数的1.5倍,则另行确定指标数。
青年研究员和青年副研究员计划均面向所内外人员招聘,聘期3年。
二、竞聘基本条件
青年研究员:
(一)竞聘当年1月1日未超过45周岁;
(二)应具有专业技术七级及以上职务的任职经历(海外应聘者不受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三)所外应聘者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有3年及以上科研工作经历或博士后经历;
(四)认同我所的创新价值理念,具有为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
(五)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任务2项,其中一项须为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海外应聘者不受此条件限制);
(六)达到下述学术成果或产出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SCIENCE、CELL期刊发表论文;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3 篇 SCI一区(中科院分区)论文(共同作者按比例折算);
(3)获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二等奖(排名前 8)或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排名前 5)、二等奖(排名前 3);
(4)主持项目累计经费超过 400 万元(纵向按任务书留所经费,横向按实际留所经费);
(5)知识产权成果转让和许可使用实现转化收益到所累计150 万元;
青年副研究员:
(一)竞聘当年1月1日未超过40周岁;
(二)应具有专业技术十级及以上职务的任职经历(海外应聘者不受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三)所外应聘者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有3年及以上科研工作经历或博士后经历;
(四)认同我所的创新价值理念,具有为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
(五)主持一项国家基金委青年及以上项目(海外应聘者不受此条件限制);
(六)达到下述学术成果或产出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SCIENCE、CELL期刊发表论文;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 篇 SCI一区(中科院分区)论文(共同作者按比例折算);
(3)获省部级二等奖(排名前5)及以上;
(4)主持项目累计经费超过 100 万元(纵向按任务书留所经费,横向按实际留所经费);
(5)知识产权成果转让和许可使用实现转化收益到所累计50 万元;
三、支持、培养、待遇和保障
(一)“青年研究员/副研究员计划”入选者签订协议书后,享受“青年研究员/副研究员”称号。
(二)符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探索项目”申请条件者,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支持。
(三)入选者纳入科研团队统一管理。执行期内,每年年底须以学术报告会形式汇报工作进展。
(四)“青年研究员”入选者可申请博导遴选;“青年副研究员”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
(五)薪酬待遇。
“青年研究员”入选者在聘期内可按正高四级标准发放岗位津贴;“青年副研究员”入选者在聘期内可按副高七级标准发放岗位津贴。岗位津贴差额部分由项目经费承担。
如果入选者在聘期内通过岗位竞聘晋升到更高的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大级),其称号取消。
四、评审流程
工作组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科研成果客观赋分进行排序,并按指标数1.5倍的人数确定答辩人员。可采用现场答辩或网络答辩的形式进行。申请人以PPT方式答辩,答辩PPT内容须与纸质材料一致,不一致的以纸质材料为准。竞聘青年研究员的PPT报告时间不超过15分钟,提问交流5分钟;竞聘青年副研究员的PPT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提问交流5分钟。
评审采用客观赋分+答辩(现场答辩或网络答辩)的方式进行,根据客观赋分和答辩综合计算最终得分。
五、申请方式
请符合要求的人员填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及副研究员计划”申请表》,并提供相关附件,包括学历学位情况、任职情况、代表性论文、科研诚信情况说明及其它证明自己能力的材料等。请将所有材料打包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按照“青年研究员/青年副研究员+姓名+手机号”命名,并请于2024年12月16日17:00前发送到rjc@cib.ac.cn(以邮件接收时间为准)。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联系人:蔡炎林 罗傲霜
电话:028-82882978/16070;028-82890956 /16020
邮箱:rjc@cib.ac.cn
附件:附件: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及副研究员计划”申请表.docx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人事人才处
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