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为震后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科技处 作者:范晋陵 时间:2008-06-07

     2008年5月28日下午,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牵头编写的《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方案》进行了咨询,听取意见。科技部农村司郭志伟副司长,四川省科技厅唐坚厅长、韩忠成副厅长等领导参加了本次咨询会。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给灾区农村带来了极其惨重的损失。为加快灾后重建步伐,成都生物所在第一时间向省科技厅建议开展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工作并得到省科技厅和科技部的高度重视。科技部决定与四川省科技厅一道,在成都彭州启动震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为灾区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恢复、农村生态环境重建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为做好科技试点工作,成都生物所组织专家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了现场选点,并联合四川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就牵头编写完成了《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方案(咨询稿)》。
     在28日的专家咨询会上,成都生物所刘刚副研究员代表编写组汇报了科技试点方案。来自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1名专家以及科技部农村司、省科技厅的领导详细听取了方案汇报。专家们纷纷表示,编写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如此全面的试点方案非常不容易。专家们对方案的细化和具体实施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
     郭志伟副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省科技厅和项目组的工作,希望尽快按照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实施。他希望,在规划中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科技示范与灾后规划重建的关系,近期示范任务与长远建设的关系,有限目标与突出重点的关系,生活、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咨询会后,成都生物所迅速组织农业中心、生态中心与微生物中心的有关科技人员连夜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于凌晨三点将修改后的方案上报给了省科技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