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费梁
时间:2022/10/27

父亲出生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奉节县城的一个中医药世家,殷实家境让父亲年少时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中学时家境突变衣食无着。父亲在当兵的二哥资助下,更加奋发读书逆转命运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凭借优异成绩分配到中科院生物所,从此开始两栖动物的研究生涯。

我父亲的世界是动物世界。办公室桌上是蟾蜍,柜子里是青蛙,鱼缸里有蝾螈,大盆里养着大鲵。国画是各种蛙类生态,挂历是台湾珍稀动物,厨房养着蚯蚓和面包虫。父亲的生活很有规律,总是家与办公室两点一线,无论酷暑寒冬或节日假期,都在一间堆满书籍和标本的窄小办公室里伏案忙碌,修身齐家抚育我们姐弟,施展学识成为两栖动物研究领域的专家泰斗。

我们的童年,最羡慕父亲可以坐上解放牌大卡车,带着帐篷、煤油炉,一出去就是三五个月。我们的童年,最期盼暑假跟随父母到华西医科大学上班,可以在钟楼下池塘里摘莲、钓鱼、捞蝌蚪。我们的童年,懵懵懂懂的聆听父亲与母亲讨论两栖动物的分类区系和新种命名,难以抵挡“锄足蟾科”“蓝尾蝾螈”“模式标本”之类的专业词汇刻入脑海。我们还与父亲一起砌炉灶、做木凳、裁衣服、磨豆腐、熏腊肉,无所不能的父亲,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当我们渐渐长大,父亲愈加繁忙,我们不得不承担大量家务,常常做好饭等父母回家从而练就一手厨艺。晚饭之后他与母亲还要去办公室继续工作,直到深夜办公楼拉铃熄灯。为培养我们的书画能力,爸爸要我们帮助抄写稿件、绘制蛙图,为提高我们的积极性还按件计酬。常年的训练使我们继承了爸爸的一手好字,学会了墨绘精描。爸爸要求严格,抄稿画图,容不得污迹和涂改,书写出错需用小刀慢慢刮去墨迹,再填上正确的笔画,一旦刮破纸张,整页报废重来。无数的返工,使我们继承了父亲谨慎精准的素养。

父亲年滿60岁终于退休了,但他一天也没有离岗休息,只是换了一间办公室,与母亲一起,与以前一样,继续承担等多部专著的编研。这时,父亲开始学习电脑,将操作步骤逐一记录在小本上,反复练习,还学会PS修图。他感慨地说:“活到老学到老,有电脑真好”,这时的父亲笑得像孩子一样。父亲手握电子笔在手写板上奋笔疾书,一个个苍劲有力的笔锋出现在电脑的屏幕上,效果居然不亚于纸面书法的功力。爸爸的办公桌上有一条座右铭“刻苦是成功的保证,进取是创新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生物所不惜余力的支持下,在同事学生的辅佐下,《中国动物志两栖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父亲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我们以为,年近八旬的父亲功成名就可以享受晚年生活了,出乎预料,他们又开始撰写更具挑战的传世巨著——《中国的两栖动物英文版》。爸爸说:“我们的身体还行,中国的两栖动物研究必须由中国人来写,我们积累了这么多第一手资料,不写出来传下去实在可惜了”。为了符合英文语法习惯,连续5年的夏季,父亲带着母亲,带着满箱的书籍资料,到了我姐姐在美国的家,把他们的办公室搬到了美国,邀请精通英语的姐姐和母语英语的姐夫审校和精译,终于完成这部英文巨著的第一卷。今年4月,被病魔折磨的已不能吞咽的父亲完成了英文版第二卷书稿清样,527日,在失去意识进入ICU抢救之前的三个小时,完成了第三卷的样稿模板。父亲身体力行演绎了一个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毕生追求。

我们的母亲,十多年来身体内陆续安装了3个心脏支架1个心脏起搏器1个人造股骨,身形越来越佝偻。在家与办公室的路上,父亲总是与母亲挽手而行,不疾不徐,成为母亲的依靠和拐杖。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个撰文,一个翻译;一个解剖,一个建卡。父母亲相扶一生,抚育一双儿女,成就彼此事业,神仙眷属,也莫过于此了。

 我们的父亲,慈爱和温馨的父亲,赐予我们生命,指引我们做人,教导我们做事。父亲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奋进的敬业精神,是儿女的典范;父亲治学严谨,无私奉献,是激励儿女上进的动力源泉。父亲既是严师,也是楷模,使我们姐弟干事创业小有成功。父亲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一生以及取得的杰出成就,是我们作为儿女乃至费氏叶氏家族的骄傲。

父亲去了天国,天国没有病痛,爸爸一路走好!


儿子:费翔

女儿:费幼聪

2022.6.6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