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序言2
发表日期: 2010-05-26 作者: 彼得雷文 文章来源:
打印 文本大小:    

1899年,当E. H. 威尔逊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年仅23岁。当时,他还是一位充满热情,又训练有素的园林工人,得到了James Veitch & Sons园艺公司的重任,派往中国采集植物。这一次,在中国工作了近3年,充分展示了他不知疲倦的性格和对工作的热情,使他成为终身最受尊敬的植物采集家之一。之后,他又三次前往中国大陆考察,前后历时12年,为西方园艺界带回了大批珍奇的植物,包括珙桐、全缘绿绒蒿、帝王百合、血皮槭、中华猕猴桃、小木通铁线莲,以及几百种其它知名的中国植物。第二次中国之行后,他又受雇于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林木园,直至1919年,他还受命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继续进行考察。

由于大量、丰富的中国园林栽培植物在19世纪已引入西方园林,在威尔逊的考察之前,人们认为未知的植物品种不会再多了。但事实证明这些人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从1881年到1900年,英国人奥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采集的大量标本,就揭示了中国南方内陆山地植物的丰富性,他发现的许多植物,后来被威尔逊引入西方园林。在20世纪上半期,其他众多的植物采集家又进一步丰富了西方的园林植物种类,从而巩固了中国是整个北半球植物最为丰富的区域的地位。

除了为园艺界从中国带回大量的野生植物这一伟大壮举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还拍摄了一系列非常精彩的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现了他深深热爱的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反映了他考察期间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民建立的密切关系。这些照片,连同印开蒲百年后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一一对比而又精巧排列,构成了此书。新老照片的对比,呈现了威尔逊当年考察所经过的地区的自然植被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印开蒲不知疲倦地追寻威尔逊的足迹,为其许多照片定位,并在其相同的位点重新按下快门;他还多方寻找许多曾与威尔逊工作和来往者的后代,与他们详谈,了解、关心他们今天的生活状况。这种百年前后的影像对比极其珍贵,奇妙地记录了中国那些边远而又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地区百年时空的变迁与稳定,让我们同样感慨或随风而逝或亘古永恒。我们非常感谢印开蒲撰写了这部极为特别的书,相信那些对中国人民和大自然颇感兴趣的人们将会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研究这本难得的书。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彼得雷文教授

                                                                                                                                                  2009年8月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