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仙琴蛙静息态脑网络研究中获进展
来源:两爬室
作者:方光战
时间:2016-09-26
脑网络是当今脑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感觉、知觉、运动以及决策等诸多大脑功能都依赖脑网络实现。既往研究发现,当被试处于平躺且无任何外界刺激的状态下,其大脑不同区域之间依然保持自发的同步激活,形成静息态脑网络。这种静息态脑网络能够稳定相应功能态脑网络的连接以确保功能维持,同时还涉及诸如意识、记忆巩固和自我参照等重要的大脑功能。现有的静息态脑网络研究集中在人类、灵长动物和啮齿动物上,对低等脊椎动物(如蛙类)进行相应研究对理解大脑功能、物种进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行为及其神经机理学科组的薛飞、方光战等人以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对象,在其端脑和中脑左右两侧分别埋植电极,记录在不同活跃阶段下,个体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脑电,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不同脑区间的连接进行了探究。我们预测:(1)仙琴蛙存在偏侧性的静息态脑网络,并且与被动听觉功能相关联;(2)静息态脑网络存在性二型现象;(3)高活跃阶段的静息态脑网络的连接强度会高于低活跃阶段的连接强度。
结果显示:(1)在静息态下,仙琴蛙左侧中脑上行至两侧端脑的连接均强于右侧中脑的上行连接,而右侧端脑的传出连接显著强于其他脑区的传出连接。由于左侧中脑主导听觉感知,而右侧端脑主管注意调节,因此这种不对称性的脑网络可能反映了结构非对称性和注意调节共同作用的听觉偏侧性。(2)雌性个体左侧中脑的传出连接强于雄性个体。由于静息态网络连接强度与对应功能的工作效能成正相关,这一结果与雌性在繁殖期由于繁殖成本较高而须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的需求一致。(3)在不同活跃阶段,仙琴蛙的静息态脑网络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仙琴蛙无论在活跃期还是在相对静止期,均对外界环境保持较高警觉,与其生存繁殖的需求相匹配。这些结果表明,仙琴蛙的静息态脑网络与其听觉感知功能相关联,并且具有性二型和不随活跃状态改变的稳定性。这些特征与仙琴蛙生存和繁殖的需求息息相关,且与哺乳动物类似,表明静息态脑网络是四足动物普遍存在的大脑特征之一。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Neuroscience上 (Xue et al., 2016 Neurosci 334: 3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