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世界末日”来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能做什么?
来源:生态中心 作者:彭玉兰 时间:2010-05-25

今年年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少人非常恐慌,甚至认为“世界末日”来了。自地球生命存在以来,生物大灭绝事件常常发生,人类也不能例外,玛雅文明的消失,一直是一个谜。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未来超能力新人种“深蓝孩童”才能逃出世界末日。尽管我们不相信这些论断,但它们实际上代表了当前人们对地球自然灾难的恐惧和担忧。事实上,地质灾变事件,如大地震,可能对某些物种造成毁灭性影响,而特有类群如特有属则更容易灭绝(蒋志刚等,1997,《保护生物学》)。在地球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每天约有100 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外来物种入侵、“绿色沙漠”往往使得我们束手无策;野生中药资源日益枯竭成为基本事实。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我们该怎么应对?
当人类出现后,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变着自然界,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人。随着我们对环境的日益破坏,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越来越多,人们逐渐认识到人跟其他生物一样,只是地球的栖居者,而不是主人。人类逐渐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1948 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 年由IUCN 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10 年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但以前设定的保护目标远远未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2010 年3 月15 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确定了欧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中长期目标,即到2020 年阻止生物多样性流失,到2050 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保护、重视和恢复。
目前,国际上对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国际湿地公约,1971)、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常重视。但世界许多物种在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可能就消失了。2009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过去十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科学家发现了350 种以上的新物种,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会飞的蛙。但对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研究还十分欠缺,我国植物学家已将这个地区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在物种多样性这个水平上,我国的本底资料仍然不是很清楚。尽管中国植物志、动物志的出版,表明我国有了一个基本的生物资源家底资料。但实际上,我国不少地区仍然是采集空白地区,新物种不断地被发现。横断山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尽管我国学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野外考察,但仍然不少地区是植物采集空白地带,特别是3000 m 以上的高海拔地带。我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种质资源库,但收集和保护的物种非常有限。即使在自然保护区,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冲突,在我国贫困山区普遍存在。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开展的研究更加有限。因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首先,我们应进一步弄清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开展对具体类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其次,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实现物种多样性,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在不堪重负的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道而重远。尽管我们信奉唯物主义,我们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如何避免“世界末日”,仍然是压在我们肩上的一块巨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