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
![]() |
高永恒研究员 |
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面向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以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聚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过程解析与功能提升的研究主题,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手段,系统开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生态系统功能演变以及退化草地修复治理的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高寒草地生态学发展,为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提升高寒草地生态功能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
针对青藏高原典型草地生态系统,运用综合观测和定位研究的方法,聚焦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关键生态过程,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高原草地与湿地碳氮磷元素迁移、转化和交换路径;并从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高原湿地土壤碳氮磷库动态及循环过程的驱动机理。
(2)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演变
围绕高寒草地生态功能变化的主线,从生态系统尺度外延到区域尺度,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手段,研究高原草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空间格局,解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结合研究区气候条件数据,人类活动特征,分析高寒草地生态功能空间分异的控制因子,明确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揭示气候变暖驱动高寒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演变的途径和机制。
(3)退化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治理
基于高原草地退化演替序列,研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变化,提出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表征指标和评价方法;针对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碳汇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提升的核心问题,研发不同类型退化草地恢复的途径与关键技术;探明植物群落、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以及水文条件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建立退化草地恢复过程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恢复过程中生态功能的变化,形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体系。
(1)高永恒 研究员,主要负责草地生态过程和修复治理研究
(2)戴 强 研究员,主要负责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保护策略研究
(3)朱 单 副研究员,主要退化草地修复治理研究
(4)刘欣蔚 助理研究员,主要负责草地碳汇功能研究
(5)李 洋 助理研究员,主要负责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6)鞠佩君 助理研究员,主要负责草地生态功能演变研究
(7)刘亚丽 博士后,主要负责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