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EbA里程碑会议
来源:生态领域
作者:晏兆莉
时间:2019-12-24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专家论坛”在成都落下帷幕。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来自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泰国、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以及联合国环境署、国际混农林中心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机构的60余位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分享交流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 based Adaptation, EBA)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及如何推动EBA科学与政策的联通。
当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且未来的影响还会显著加剧。气候变化伴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和洪灾,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本身,还会严重阻碍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持续的服务。健康的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抵御气候和非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保障。相反,生态系统的退化将会导致依存于这些生态系统的人类社会变得更加脆弱。
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公约》都已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作为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将其作为帮助人类社会适应和缓解变化影响的自然解决办法,并统称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缓解途径。这不仅涉及到利用环境或自然资源管理来进行碳吸收和储存,同时还可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来维持和强化生态系统的服务,从而达到维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人类社会的生计和福祉。
生物多样性公约对EBA的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来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作为一个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理念,EBA最早是在2008年由《气候变化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会议中提出的,并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强化。目前, 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它将有助于减少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并提高应对气候和非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和恢复力。
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EBA在应对变化中的重要性,但关于EBA如何因地制宜实施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还缺乏可靠的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特别是对于相对偏远和信息闭塞的山区尤其如此。同时,由于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各地区还缺乏必要的把握,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出现一定的时滞性,以及对适应的目标和成功的标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应该如何实施适应的干预措施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性。对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包容性的行动,因地制宜地贯彻EBA的理念、落实EBA的技术措施。
此次专家论坛会从维护山地生态环境和山区人民福祉的长远利益出发,倡议通过更加广泛深入的努力和区域合作,从理论、实践和政策层面多维度推动EBA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实施进程。可以说,这次EBA专家论坛会,不仅致力于填补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EBA知识空缺,而且还标志着该地区开放性和包容性EBA协同行动计划雏形的形成,对提高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宁发言
讨论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