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钢铁工业冷轧厂含铬含锌污水微生物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中期检查评估
时间:2004-04-01
![]() |
上海宝钢冷轧废水复合菌 |
2004年3月29日至3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钢铁工业冷轧厂含铬含锌污水微生物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编号50130030)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
![]() |
李福德研究员向基金委工程 |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持,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钢铁厂冷轧镀锡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彩色有机涂层板卷、电工钢板等生产线目前均普遍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成熟的铬酸盐钝化处理工艺,即在镀层表面覆上一层铬酸盐化学转化膜,使其表面钝化。含铬钝化剂中,除镀层板表面附着一层铬(8.6-25mg/m2)外,其余均进入含铬废水。因此,冷轧废水一般都存在废水总量大、流量波动大、pH值变化大、6价铬和总铬浓度高(1000-5000mg/L)、废水成份复杂等特点。传统使用的化学法需消耗大量酸碱药剂型和能源,处理成本高,同时浪费了大量金属资源。本项研究立足于应用微生物法使钢铁冷轧厂含高浓度含铬含锌废水,是一项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具有共性和前瞻性的研发课题,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执行两年来,通过项目组的协同努力,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筛选出高效复合功能菌组合,并应用于高浓度含铬含锌废水小试和中试处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设计建成了功能菌处理冷轧含铬含锌废水的中试示范工程,每小时可在线处理宝钢2030分厂0.4m3高浓度含铬废液,出水达国家排放标准。
![]() |
上海宝钢冷轧废水复合菌 |
该项目还对含铬含锌废水的微生物处理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克隆了异化型脱硫弧菌的亚硫酸盐还原酶基因(dsrA)并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了相应的抗体。开展了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结合铬的多肽片段的试验,初步筛选出具结合Cr2O72-的多肽,通过基因序列分析了解了该蛋白基因的序列供下一步研究分析。提取了菌的总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克隆到载体上,建成了细菌染色体库。建立了微生物种群动态的分子监控技术。探索了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协同作用去除Cr6+的可能性。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福德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所做的工作进展汇报以及各参加单位的补充汇报,并实地考察了上海宝钢2030分厂含铬含锌废水中试示范工程。与会专家和领导对项目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项目完成了预定中期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专家们还就该项目下一步如何更深入开展工作及加强协同攻关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