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泥炭地国际合作研究进展
来源:生态研究中心
作者:朱单
时间:2013-08-26
来自Tribhuvan University 的研究生在朱单博士的指导下进行野外采样
近期,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注:以下称国际山地中心)正式启动一项名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评估”的研究。该项目选定尼泊尔境内位于两个海拔梯度上的泥炭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是位于Chitwan National Park缓冲区的Bishazari Lake (海拔286米),和位于Shivapuri-Nagarjun National Park的Dhaap Lake (海拔2089 米)。此外,项目还选定位于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东部的若尔盖泥炭地作为参照系统。该项目旨在对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格局进行评估,同时研究控制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生态学因素。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组建了一支由国际山地中心内部专家,尼泊尔最著名的大学 Tribhuvan University的研究生,上述两座国家公园的员工组成的研究团队。目前在国际山地中心担任生态系统分析师的朱单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山地中心联合资助的青年学者项目协议框架下加入国际山地中心的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负责该团队的管理工作。国际山地中心Ecosystem Services Theme 负责人吴宁教授对该项目的运行进行总体指导。
该项目将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以及德国等多国学者共同参与,针对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区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首次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际山地中心创新基金的共同资助。
背景介绍: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的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是一个为喜马拉雅地区八个地区成员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孟加拉、缅甸、尼泊尔、印度和中国)和全球山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服务的独立的国际研究和知识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