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等合作发表全球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种群生存力的研究成果
来源: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
时间:2013-07-24
在当今全球范围环境变化的形势下,濒危野生动物种群能否持续生存是保护生物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普氏原羚是全球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近100多年来,由于受人为猎杀、栖息地破碎化和丧失等因素的影响,普氏原羚已知残留种群仅分布在环青海湖地区,且种群数量极为有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系统进化与保育学科组胡军华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David P. Mallon教授等合作,通过模拟普氏原羚种群动态发现,如果其生存现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部分亚种群会面临很大的灭绝风险。他们建议有效控制普氏原羚分布区内的人类活动,增加其栖息地连接度,并建立有效的人工繁育种群等。
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资助。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保护生物学主流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http://dx.doi.org/10.1016/j.biocon.2013.06.0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