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发计字〔2010〕165 号《关于成立清洁能源前沿研究等17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的通知》的文件,“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31日获准正式成立。
实验室立足于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学科发展前沿,瞄准绿色农业、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与区域污染治理的需求,以微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原创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创新,揭示并解决绿色催化过程、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中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建立上、中、下游贯通的开放式研究平台,构建院所-企业的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的创新产业链,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应用与环境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
中文: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英文:CAS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实验室负责人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由15人构成,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2名,另有名誉主任1名,其中有三位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每年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1次,指导确定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审定实验室的工作总结和年报,对实验室的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成果评价及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共同为推动重点实验室科研发展、促进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学术交流,发挥实验室“基地和平台”作用。
曲久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李大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宁一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委员(按姓氏拼音升序排列)
顾继东 香港大学教授
李顺鹏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李旭东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双江 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马 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邱德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谭 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中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袁振宏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赵 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微生物催化转化的资源、能源高值化利用为核心,形成了相互交叉与渗透、上下游互补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生物质转化途径、关键因素与限速步骤,改良生物质降解菌株及相关酶系、研制生物质废弃物转化功能菌剂、构建废弃物高效转化过程控制模型,组建高产生物燃气、液体生物燃料等多层次、多途径生物转化与过程控制技术体系。
收集、发掘环境功能微生物资源、研究污染物的降解、转化途径及机制、构建环境功能微生物菌剂、诊断、调控环境污染生物控制过程、建立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生物强化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