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共同承办首届全球野生稻联盟国际研讨会暨“澜湄粮仓”学术交流会
作者:涂升斌 时间:2024-09-14


2024年9月5日至8日,首届全球野生稻联盟国际研讨会暨“澜湄粮仓”学术交流会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召开。本次会议由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办,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同承办。本次大会围绕“守护野生稻多样性,共谋全球粮食安全”主题,旨在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野生稻的保护和利用,深化澜湄地区农业领域合作,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陈凡研究员主持大会开幕式。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周红波在会议开幕式上作视频致辞。

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专家学者与产业代表出席会议,其中,来自“澜湄六国”、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代表40余名。尼泊尔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部秘书长拉延德拉·普拉萨德·米什拉、国际水稻研究所亚洲代表申钟洙等外国专家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耀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杨维才、科技部重大任务司副司长王嵩、农业农村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何艺兵,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科技厅、三亚市政府等政府部门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各地科研院校、企业以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发布全球野生稻联盟16字宣言:“稻源守护,生态为基;澜湄共荣,粮仓满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务委员王涛研究员领读宣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对野生稻保护的承诺,也彰显了其在全球粮食安全议题中的积极作用。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领办的“澜湄粮仓”国际合作座谈会平行举行。参会代表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野生稻面临种群减少与多样性下降、甚至部分灭绝的严峻挑战”主题,讨论共建共享、共同开展作物品种与绿色循环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转移,推动建设澜湄绿色循环农业品种与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助力澜湄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服务澜湄区域粮食安全。在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辉副研究员介绍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稻麦品种技术创新转移联盟(ANSO-RWIT)在稻麦品种技术创新与转移转化方面的工作进展,杜安平助理研究员介绍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SNO)合作研究及交流计划相关事项。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办此次会议受亚洲合作资金项目资助。


1. 参会代表宣读全球野生稻联盟宣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