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际熊猫日活动及大熊猫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暨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杨俐
时间:2019-10-29
10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9国际熊猫日活动及大熊猫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暨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学术论坛”在成都圆满召开。国际熊猫日是世界基金会(WWF)2017年发起的旨在倡议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以保护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日。2019年是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的关键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促进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的形成,本次论坛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生计绿色高质量发展、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企业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等专题展开探讨。国家林草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相关单位(科研院校、NGO、自然保护区、国内外企业)等机构代表三百余人参会。
会上研究所罗鹏研究员分享了国外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同时针对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议题发表了观点,提出应该发挥传统文化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做好基于传统文化的生态保护,让老百姓能从保护中获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罗鹏研究员积极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研究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绿色发展协调模式,2005年开始与国际民族植物学家Anthony B. Cunningham教授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推动建立了以南五味子为代表的熊猫友好产品(来自野生大熊猫分布区,对大熊猫保护、社区生计均有可衡量的贡献,符合可持续利用要求的林农产品)模式,至今全球首个“大熊猫友好型产品”南五味子供不应求,畅销国内外。本次论坛组织相关专题对南五味子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希望形成一系列熊猫友好产品,推动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绿色协调发展。
此次论坛通过展示大熊猫保护成就及其惠益,分享企业及社会公众参与大熊猫保护的成功案例,建立大熊猫友好型企业联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推广了绿色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凝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识。
会议现场
罗鹏分享了国外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
现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