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David E Boufford教授等访问成都生物所
来源:标本馆 作者:徐波 时间:2014-05-06

 55日,哈佛大学David E Boufford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向秋云教授以及爱达荷植物研究基金会Chris DavidsonSharon Christoph一行,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馆长高信芬研究员邀请,到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并分别带来了题为“The Resilience of Nature - the Reforestation of New England”,“ The dogwood genus (Cornus L.) as a model for evo-devo study of inflorescence evolution - progresses and tools”和“Piperaceae: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的学术报告。   

 David E Boufford教授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为例,探讨了自然植被在人类活动和冰川作用等干扰后的替代和恢复历程。向秋云教授结合形态、DNA序列、基因表达差异等证据探讨了山茱萸属植物花序多样性的起源及发育机制。Chris DavidsonSharon Christoph分别介绍了胡椒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现状和Flora of the world项目情况。生物所相关科研人员、学生和所外部分科技人员就相关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这次交流活动对成都生物所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David E. Boufford教授为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在任的植物分类学高级研究员,曾任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北美植物志、台湾植物志、日本植物志、韩国植物志、尼泊尔植物志、世界植物志、系统分类和地理植物学杂志、系统发生与进化杂志、植物分类和地植物学报、中国植物分类学报、云南植物研究、哈佛植物学报等著作和期刊的编委。他多次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等基金资助并赴日本、韩国、台湾、不丹、尼泊尔、泰国、缅甸、巴基斯坦等国考察和访问。他对亚洲温带和亚热带维管植物的分布模式与北美植物区系的关系等方面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造诣。 

 向秋云教授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杰出教授,曾任爱达荷州立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现任美国植物分类学会宣传委员会主席,美国生物学会出版委员会主席,New Phytologist咨询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副主编、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编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评论员以及Molecular Ec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22种期刊的特邀评论员。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系统学、进化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对山茱萸科及一些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群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已在PNASNew PhytologistMolecular Ecology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Taxo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学术报告会现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