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5项成果荣获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来源:科技处
作者:汪智姝
时间:2013-06-26
6月25日,四川省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5项成果荣获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该所作为第一单位完成的“薯类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和“芒苞草科的研究”两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干旱河谷生态恢复与持续管理研究”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协作完成的“中国白酒(浓香型)酯化酶功能曲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和“云杉天然林遗传资源综合评价和种质利用研究”分别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赵海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薯类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项目,利用多糖单克隆抗体芯片,在国内外率先解析了薯类原料粘度产生机制,精确定向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粘技术,利用以“逐级筛选+CO2高压筛选平台”为核心的系统定向选育技术首次选育到具有高产物反馈抑制应答机制,首次实现了高粘度薯类原料高浓度、快速乙醇发酵。该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高效降粘技术的开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宝莼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芒苞草科的研究”项目,从植物形态学、细胞学、解剖学及植物地理学方面,对芒苞草科这一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芒苞草科是一单总、属科的植物,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中国人首次建立的一个新科。该科的建立得到了国内外植物学界权威专家的认可,现已记录入《世界维管束植物》和《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并列为我国Ⅱ级保护植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