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应对变化,成都生物所与国际伙伴一起行动
发表日期: 2019-12-18 作者: 晏兆莉 文章来源:生态领域
打印 文本大小:    

 1217至19日,为了科学掌握气候变化和全球化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如何在保护高原和山地环境的基础上,有效采取关键干预措施来应对变化,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专家论坛 (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Experts’ Symposium)”。组织来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中国等国家,以及联合国环境署、国际混农林中心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机构的近60位专家参会,立足地区,放眼全球,探寻以自然为基础的应对变化途径(nature-based solutions)。 

 大会开幕式上,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强调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在全球特别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的主任张林秀进一步指出合作和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董麒研究员提出中国科学院愿与国际社会一同努力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国际山地中心阿富汗籍政府理事Mohammad Rafi Qazizada高度赞赏各位参会专家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共同努力,成都生物所科技处处长兼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生物所办公室主任陈槐也向大会致谢。本次为期三天的会议,计划从理论、原则和实践、解决方案和技术、过程中的治理、性别和社会包容、政策与机制维护等多方面集思广益。 

 当今气候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温度、降雨量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化,以及极端和灾害性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高而且危害程度加大,百年一遇甚至破纪录的自然灾害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切,都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还有生态系统受损后的自我恢复机能,产生以负面为主的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也正在以几乎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到地球上每一处人类栖息地。研究表明,位于地球第三极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受高寒、干旱、土壤瘠薄等因素限制,受损后复原能力弱、脆弱性高。在这些脆弱环境中居住生活的老百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同时,由于日渐便捷的交通、通讯等影响,受到全球化冲击也普遍较大。 

    

   

会议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