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制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关于发布2025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的通知
时间:2025-11-07
农业微生物制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25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总则
秉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理念,旨在推动农业微生物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农业微生物制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以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开展相关农业微生物研究。现正式发布《2025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资助对象
开放基金面向国内外农业微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科研单位,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的意向。同时,实验室也接收研究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本实验室设备条件开展科学研究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资助研究方向
实验室定位为应用基础研究平台,聚焦国家及四川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功能微生物资源挖掘、作用机理解析、制剂高效创制、精准应用四大核心环节,破解农业微生物制剂关键技术瓶颈,突破产业发展核心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创新理论体系,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素等重大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业微生物制剂科技创新高地,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当前开放基金重点资助以下方向:
方向一:功能微生物及活性物质挖掘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通量功能菌种及活性物质自动化筛选评价平台,建立功能微生物资源库,为农业微生物制剂创制提供物质基础。
方向二:功能微生物作用机理
解析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生长与抗逆的机制,构建微生物调控网络及协同作用模型,为农业微生物制剂创制与精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向三:农业微生物制剂高效创制
结合蛋白质理性设计、定向进化、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高效改造菌株;联动功能协同与生态适应性调控,构建高定制化制剂,拓展非粮生物质底物应用;研发高效率、低成本制剂的智能化发酵技术,开发长效载体与益生助剂,实现农业微生物制剂高效创制。
方向四:农业微生物制剂精准应用及效能评价
构建农田生态系统与精准施用模型,配套研发适配环境及剂型的作物品种与精准施用体系;评价复杂环境下生物肥料的综合效能,实现农业微生物制剂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应用。
四、申请要求
1.本年度开放基金的申请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8日,以实验室收到盖章版申请书扫描件的时间为准,逾期提交将不予受理。
2.申请者须严格按照开放基金重点资助的四个研究方向撰写申报书(模板见附件),偏离四个研究方向的申报书,实验室将不予受理。
3.申请者需按要求填写实验室指定的《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zhanglx@cib.ac.cn;实验室将组织专家评审申请书,为简化流程,申请书纸质版原件可待立项通过后,与课题计划书一并寄至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4.评审通过者将收到实验室通知,需在规定时间内填报《课题计划任务书》,并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版任务书一式三份至实验室;评审未通过者,实验室将不另行通知。
5.每项开放基金课题,实验室将提供3-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具体金额根据项目内容、考核指标适当调整,以签订的《课题计划任务书》为准)。
五、考核要求
1.获资助课题需在2年内完成结题,由实验室联合课题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对研究成果特别优秀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者,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批准,可获得滚动资助。
2.结题考核指标须满足以下二者之一,且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间至少向实验室做学术报告1次(可采用现场报告或视频报告形式)。
(1)资助的开放课题要求至少发表科学院二区及以上SCI论文1篇,且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本重点实验室或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2)开放课题依托单位委派2名研究生到本实验室至少开展2年科研工作。
六、基金课题成果的管理
1.资助开放课题所取得的论文归重点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同所有,本重点实验室署名格式如下:
中文: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农业微生物制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英文:Agricultural Microbial Agents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213, China
2.开放基金资助的有关论文、专著等成果,均应标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农业微生物制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课题号ХХХ)”(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Agricultural Microbial Agents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ХХХ))。
七、基金课题的经费使用与管理
开放课题经费由开放课题负责人支配使用,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用于支付科研业务、实验材料、劳务等。具体使用规范遵照开放课题依托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八、其他
本指南解释权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农业微生物制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联系人:张老师(15828787960);闫老师(13518216043)
邮箱地址:zhanglx@cib.ac.cn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邮政编码: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