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污染生物治理团队在厕所粪污恶臭原位生物控制研究中获进展
作者:闫志英
时间:2024-03-12
厕所粪污是恶臭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粪污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包括NH3、H2S等在内的大量恶臭气体,一方面降低了如厕过程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散逸出的臭气也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原位生物控制技术来降低粪污恶臭气体的释放,是改善如厕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闫志英团队以OU(恶臭强度)、NH3、H2S、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为指标,解析了厕所粪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恶臭气体释放规律,明确了高温和适宜的湿度能够加剧粪污恶臭的释放,其中45 下的OU和TVOC值分别达到643.91和7767.33 mg/m3,同时温度变化能够显著影响粪污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参与恶臭气体释放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了Corynebacterium、Staphylococcaceae等在内的12个类群。在此基础上,筛选获得了4株具有脱氮、除硫和发酵产酸能力的菌株,测定了不同菌株组合对粪污恶臭气体的去除能力,并通过优化菌株配比构建了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该菌剂进行厕所粪污除臭,NH3和H2S含量分别降低了81.50%和38.31%,TVOC和OU浓度分别下降了64.38%和76.86%,菌剂的添加促进了粪污有机质的降解和腐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应用除臭菌剂后,部分产臭微生物的丰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时除臭菌剂含有的Pichia fermentans丰度明显上升,成功在粪污中定殖并持续发挥除臭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厕所粪污恶臭气体的有效管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
以上研究成果以吕青阳博士为第一作者,姬高升博士后为通讯作者发表在二区TOP期刊Waste Management上(IF=8.1)。
本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JDTD0027,2021ZDZX0012)、成都市科技局项目(2022-YF05-00690-SN,2022-YF05-00355-SN)、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计划(KFJ-BRP-009-004)的支持。
图1 恶臭气体释放规律
图2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除臭效果
图3 不同环境条件对粪污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图4 应用除臭菌剂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