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中科院网站
时间:2010-01-26
1月25日,中国科学院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开幕。会议总结了中国科学院2009年工作,部署了2010年工作,重点部署了“十二五”规划工作和试点启动“创新2020”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代表院党组、院务会议做工作报告,副院长江绵恒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领导,院老领导,在京的学部专门委员会主任,院属各单位和院机关各部门、院直接投资企业和有关单位、双重领导单位的主要领导等400多人出席会议。
路甬祥在题为《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科学技术“火车头”的作用》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的贺信和讲话精神的重要性,并结合2009年院冬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就中科院如何发挥好“火车头”作用对全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路甬祥指出,2009年中科院冬季党组扩大会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中科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中科院在新时期新阶段担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即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着力突破保障改善民生、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着力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与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进一步发挥“火车头”作用,始终成为国家和人民可信赖、可依靠的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和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
路甬祥要求,面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新期望,全院同志务必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把党和国家的期望化为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路甬祥强调,要发挥好“火车头”作用,必须大幅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前瞻未来的能力、提升战略谋划和实施的能力;必须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原创能力、大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必须提高创新组织管理能力,提升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实施能力、提升有效集成社会优势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必须大幅提高聚才育才能力,提升凝聚、造就各类优秀人才的能力、培育创新友好的一流环境。
路甬祥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未来10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新秩序加快形成的关键时期。世界正处在科技重大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中国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国面临着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紧迫的战略任务,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让科学技术引领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普惠泛在的智慧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等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开发新的资源来源,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路甬祥充分肯定了知识创新工程对中科院快速、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人才队伍质量和结构、提升竞争合作优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院党组在开展《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制定《知识创新工程2020:科技创新跨越方案》、启动“十二五”规划工作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路甬祥指出,“创新2020”系统规划了中科院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改革举措,是中科院未来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我们必须抓住用好未来10年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建设,以率先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大幅提升科学原创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科技成果、科学管理、创新队伍、社会效益“四个一流”的建设。
会上,白春礼常务副院长作了题为《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全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2010年中国科学院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白春礼强调,2010年是知识创新工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全面和更高质量完成创新三期的任务,奠定“十二五”和未来10年发展的良好基础,意义重大。
白春礼指出,2009年,中科院发布《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面向中国现代化的宏伟愿景,从历史和未来走向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发展的演进和规律,做出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前夜的战略判断,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整体构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制订了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和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中科院谋划未来发展的研究和队伍基础;研究制定创新2020方案并启动“十二五”规划工作;系统回顾总结了建院60年发展历程和经验,中央领导同志对中科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和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科院60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对中科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施“应对金融危机、支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项目,围绕区域和企业应对危机需求开展科技合作;推进矩阵式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进研究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扎实推进院地合作,完成5个新建研究所验收,着力加强有关省市和重点区域的合作;学部完成院士增选工作,新增35名院士和6名外籍院士,组织院士专家赴多省区,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党建并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反映和关心的热点问题。
2009年,中科院科技创新结出了丰硕成果。基础前沿研究取得了在世界上首次证明iPS细胞的全能性、极大提高了量子信息存储时间、揭示水稻耐盐基因HAL3参与光调控植物发育的新机制等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上,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性应用取得突破,全电动汽车及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成功完成“遥感六号”和“遥感八号”卫星主载荷研制并实现在轨稳定运行等;重大公益性研究取得了国家一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新药证书,首次阐明DEP1基因在水稻增产中的重要作用,建成国际上第一个国家级地貌数据库共享系统,并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等显著成效。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维稳等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高质量完成上海光源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稳态强磁场装置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并投入使用。多个大科学装置向国内外提供了优质开放的服务。2009年,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29项。自然科学奖13项,占全国的46%,其中《中国植物志》获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白春礼指出,2009年是中科院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中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支持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同时,科学前瞻、谋划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国际合作不断拓展,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白春礼在报告中明确提出2010年全院工作的总体要求,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科院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抓好创新三期的产出和评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先期启动“创新2020”有关工作,以战略前瞻的眼光全面规划好未来发展,以改革创新的锐气突破制约中科院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实现创新能力的新提升,改革探索的新突破,为未来10年的跨越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白春礼在报告中对2010年全院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包括:开展“创新2020”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先行推动未来先进裂变核能、空间科学卫星、新一代煤炭低碳排放高效综合利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与应用、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等5个专项;加强基础前沿交叉科学中心、战略高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心和重大公益性科技综合研究基地和中心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与管理;坚持不懈抓好在研科技任务,高度重视承担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和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组织实施,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全面做好“十二五”规划,充分吸收前期战略研究的成果,重点开展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要将党和国家对中科院未来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到纲要编制中,各单位各部门要把规划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总结评估创新三期,按研究所综合质量评估、科技创新基地咨询评议和院整体自评估三个层面进行,为全面实施“创新2020”奠定基础;继续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和青年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提升院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发挥好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加强学部工作和院士队伍建设,建设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的科技支持系统;加强科教基础设施与支撑系统建设,扎实抓好在建大科学工程建设,加强仪器装备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等。
本次会议为期3天,会议代表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并将围绕路甬祥院长讲话和工作会议报告进行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