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亚高山针叶林土壤N循环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来源:生态中心
作者:张子良
时间:2016-11-16
氮(N)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之一,并对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传统观点认为植物只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态N,导致目前关于土壤N循环的研究主要关注无机态N转化过程及机理。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表明土壤有机态N(如氨基酸)也可被植物直接吸收与利用。目前人们对有关土壤有机态N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仍很缺乏,尤其是在非生长季,使得土壤有机态N在陆地生态系统N循环中的作用与贡献的认知非常有限。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土壤无机态N养分有效性严重受限。那么,人工林将通过何种养分获取策略/机制以维持其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下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张子良在刘庆研究员和尹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比较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两种森林类型(天然针叶林和云杉人工林)土壤氨基酸库及通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探讨天然林与人工林植物养分获取策略的差异以及土壤有机态N对植物N营养的贡献。研究发现,两种林分土壤有机态N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具体而言,人工林土壤氨基酸库及通量在生长季显著低于天然林,而在非生长季却显著高于天然林。该研究表明,人工林植物可能形成独特的养分经济模式,通过调整N源获取策略,使土壤氨基酸在非生长季成为人工林植物主要的N源来补偿严重受限制的无机态N养分有效性,进而维持长期的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
研究结果近期已发表于国际土壤学期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
天然针叶林与人工云杉林不同养分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