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在小麦穗部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发表日期: 2018-11-21 作者: 冯波 文章来源:农业中心
打印 文本大小: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与单穗粒重构成的,单穗粒重又取决于每穗粒数的多少和粒重的高低。研究小麦穗部性状对于分析产量的变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提高每穗小麦的粒数、提升籽粒的粒重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进一步加强小麦穗部性状的基础研究,揭示影响穗长、粒数、粒重的分子遗传机理,对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农业中心王涛课题组收集了西南麦区192份小麦品种,包括人工合成小麦25份,地方品种80份,育成品种87份,通过两年四个环境的表型鉴定,利用高密度SNP芯片技术,发掘了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SNP位点。其中关键模块Csl-2A/6A/2B可以显著影响穗长,关键模块Ckps-2A控制穗粒数,关键模块Csn/kps-7B同时控制小穗数和穗粒数。 

 进一步,利用KASP技术对我国南方和北方麦区的276份小麦进行了穗部性状SNP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模块Csl-2B的优势单倍型(A型,在南北方麦区均显著提高穗长)目前没有转入育成品种;模块Csn-7B的优势单倍型(G型,在南北方麦区均显著提高小穗数)已部分转入北方育成品种,但没有转入南方育成品种;模块Ckps-7B的优势单倍型(G型,显著提高南方麦区穗粒数)已部分转入北方育成品种,但没有转入南方育成品种。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可有针对性的通过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优势模块以改良我国小麦的穗部性状。 

 本研究获得973计划 (Grant Nos. 2014CB1381042),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 (Grant Nos. 2016ZX08009003004)和中科院青促会的资助。近日以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Wheat Spike Related Traits in China 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原文链接  

  

  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关键SNP位点及其在南北方麦区的利用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