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金龙
- 电子邮件:renjl@cib.ac.cn
- 职 称:副研究员
- 学 历:博士研究生
-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成都生物所
- 邮 编:610213
个人简历
1. 学术研究背景
任金龙,男,199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蛇类多样性解析与利用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李家堂)成员。围绕“蛇类系统学与适应性演化”核心科学内容,开展生物多样性发现、时空格局成因与适应性演化遗传机制等科学问题研究。描述两栖爬行动物新属2个,新种17个,共发表SCI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或通讯作者在Cell(封面论文)、Molecular Ecology、Zoologiaca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篇,完成专著一部,出版译著两部。研究成果为生物多样性发现与保护提供重要基础资料;阐释了蛇类四肢缺失、身体延长、消化系统与感官系统等特殊表型的演化,被Science杂志News专题报道,获评四川十大科学进展。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如越南、日本等国家或地区连续开展多年野外考察,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巴西、越南等国际同行建立了深入的国际合作关系,长期钟情于两栖爬行动物科研与科普事业。
2. 教育、工作经历
2025.08–至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4.04–至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员
2022.10–至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
2022.06–至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后
2019.09–2022.06,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李家堂
2016.09–2019.06,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导师:李家堂
2012.09–2016.06,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1. 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基于整合分类学解析两栖爬行动物系统学问题;结合古地质、古气候与化石证据探究类群起源与演化问题;
2. 器官形态演化。揭示全球范围内蛇类交配器官——半阴茎的高级阶元间形态多样性、驱动因素及其演化历史;
3. 蛇类适应性演化。以水栖蛇类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组学方法探讨蛇类适应水栖环境的遗传基础与化学通讯机制。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2023四川十大科学进展
2023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二等奖(排序第二)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人才资助项目等项目共5项,总经费239万元。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JL1] ,32300370,后棱蛇属Opisthotropis(爬行纲:蛇亚目:水游蛇科)物种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2024年01月–2026年12月,30万元,主持,在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2023YFF1304803,国家重点保护两栖爬行类和鱼类基因组多样性评估和濒危机制解析(子课题:四川温泉蛇等爬行类物种基因组多样性评估及部分关键物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和濒危机制研究);2023年12月–2026年11月,105万元,主持,在研。
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QHEG-2024-07,青藏高原地区四川温泉蛇本底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管理;2024年09月-2025年12月,6万元,主持,在研。
博士后面上基金,E3Q103,水栖蛇类适应性演化遗传基础研究;2023年12月–2025年07月,8万元,主持,已结题。
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人才资助项目,E3C114,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人才资助项目—任金龙;2023年01月–2024年12月,80万元,主持,已结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探索项目,E3B102,基于比较基因组的蛇类红外感应分子遗传机制研究;2023年06月–2025年05月,10万元,主持,已结题。
代表论著
Peng C.#, Wu D.-D.#, Ren J.-L.#, Peng Z.-L., Ma Z., Wu W., Lv Y., Wang Z., Deng C., Jiang K., Parkinson C. L., Qi Y., Zhang Z.-Y., Li J.-T. 2023. Large-scale snake genome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vertebrate development. Cell, 186 (14): 2959–2976.
Ren J.-L., Li R.-H., Jia R-W., Lyu Z.-T., Yan C., Jiang D., Wang Y.-Y., Li J.-T. 2025. Quaternary glaciation accelerates speciation in aquatic snakes through recent bottlenecks. Molecular Ecology, 00 (00): e70071.
Ren J.-L., Yan C., Peng Z.-L., Li J.-T. 2022. Sichuan hot-spring snakes imperiled: reason, situation, and protection. Zoological Research, 43 (1): 95–97.
Ren J.-L., Jiang K., Huang J.-J., David P., Li J.-T. 2022. Taxonomic review of the genus Herpetoreas (Serpentes: Natricida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from Tibet, China. Diversity, 14 (2): 79.
Ren J.-L., Wang K., Guo P., Wang Y.-Y., Nguyen T.T., Li J.-T. 2019. On the generic taxonomy of Opisthotropis balteata (Cope, 1895)(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taxonomic revision of two natricine genera.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10 (2): 105–128.
Ren J.-L., Wang K., Nguyen T.T., Hoang C.V., Zhong G.-H., Jiang K., Guo P., Li J.-T. (2018) Taxonomic re-evaluation of the monotypic genus Pararhabdophis Bourret, 1934 (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with discovery of its type species, P. chapaensis, from China. Zootaxa, 4486 (1): 31–56.
Ren J.-L., Wang K., Jiang K., Guo P., Li J.-T. 2017.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Zoological Research, 38 (5): 251–263.
蒋珂, 吴耘珂, 任金龙, 王聿凡. 2018. [英] Tim Halliday 著. 蛙类博物馆.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659 pp.
蒋珂, 吴耘珂, 乔梓宸, 任金龙. 2023. [英] Mark O’Shea 著. 蛇类博物馆.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664 pp.